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分卷阅读43  (第2/2页)
如画家巨擘徒手取色自梵高油画,信笔泼洒色彩浓烈,一笔一泼,跃然纸上;一涂一定,如在眼前。    音出,画成。    是夕阳西下,寒塘渐晚,暮色落满了苍山。    是一人一马一剑,行走过了天涯。    他来时,带来了一身薄寒。    他走时,亦打包了一生的孤寂。    孤寂,孤寂。    曲中道尽,琴外之音。    拇指琴上音招人神往,现场小学生虽不能十分理解那份孤独,却也隐约而有所体味:这是一首哀伤的曲子。    虽然他们也不知道,作曲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哀伤。    小学生听不出,但直播间观众多是成年人,晏歌弹的又是名曲。因而,在听头两节的时候,直播间观众已经有听出曲子的。    【!】    【用拇指琴就能弹出这个水平的,音乐生表示[牛]】    【@晏小歌V不知道的惊喜增加了!】    原是首苏格兰语短诗,原意是逝去已久的岁月,后来被谱成了乐曲,又被、等经典电影争相引用。在中国则普遍被称作是。    歌是名歌,曲是名曲。音调一出来,不少人就能听出,甚至是随旋律而哼唱。    这就是它的魅力。    好的音乐能够通感,它能打通人的五感,赋予眼睛以画面,甚至能将耳与心相连,给人的灵魂以会心一击。    静静,而乐如珠,从晏歌指间掌心徐徐而发,亦如大珠小珠玉盘直落。    清脆,舒缓,绵延,悠长。    现场的小学生们听了,觉得不知为什么,他们十岁的心灵开始变得感伤。    直播间里的观众听了,开始追忆过去,几十岁的心灵也逐渐变得柔软。    【听了这支曲子,我想起来我高三时候了。那时候冬天我下晚自习,很冷,我爸爸每天骑电瓶车送我回家,不知道街上哪个店就总会放。……现在我已经从大学毕业五年了,自己也做了爸爸,时间过得可真快啊。】    【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全班合唱了这首歌,当时我们班主任,一个一米九的东北大汉,当场就失声痛哭了T_T。不过没人笑他,因为我们也哭成狗了】    还有人在弹幕里圈出自己以前的同学、朋友的。    【曾佳乐,还记得我们一起表演这首歌的场景。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】    【何彦,你现在还好吗】    【唐菀,我们复合吧。】    【???艾特朋友的也就算了,怎么还有人艾特前任???不知道这首歌叫吗???[疑惑]】    无可否认,好听是好听的。    只是好听之外,未免也失之哀伤了。    屏幕内外,一时均是默契地沉默缅怀。    在那音乐,也在那回忆。    而晏歌垂首,窒闷空气里一线风至,鬓边银色发卡未戴,一缕发便自然而然地落了耳下来。    指腹轻敲,放缓,音乐舒展。    却是忽然,她加速了拇指动作,开合间速度则更甚此前两倍——    那琴声也便有如珍珠断线,节奏陡然地加快!    四年级小学生们:“???”    直播间观众:“???”    节奏变得致密,音符生出欢快,只在瞬时,也在她弹指之间,忧郁孤独的情绪一扫而空!乐曲的主基调为之一变!    同样是长亭古道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